可持续发展战略,印染环节是整个纺织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,纺织工业80%的用水消耗在印染环节,60%的排放污水源自于
染整技术管理人员的价值体现在工艺设计,生产执行上,成果出自于优质低耗。执行品质标准,“规范生产管理,规范工艺技术”由思考力到决策力再到强硬的现场执行力,三者合力来保证“染色一次成功”的实现。
1以一次染色作为基准粗略统计,仅做参考,各企业可根据各厂实践自行计算出与本单位相符的较为准确的数据;
生产管理和工艺技术是提高染色一次成功率的基础工作,须紧紧围绕在优质低耗为目标的轨道上多、快、好、省地有序进行。
外观质量:布面丰满光洁、色泽均匀;身布与辅料(罗纹、领、袖口)应顺色、顺眼;纬斜和经斜程度。
内在质量:色牢度(耐日晒、耐水洗、耐汗渍、耐摩擦、耐唾液)、克质量偏差、幅宽偏差、缩水率等。
由于染厂不能对纺织原材料和染化料直接负责,供应商需对供应原材料确保质量,须出示证书或合格的测试报告,若有差错应负责,染整企业必须把住这一关,并时刻关注不断升级的客户要求和标准。
生产流程和工艺流程设计必须科学、周密,执行到位并不断得到维护和保护,决策者就能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明天,而不是陷入今天和昨天。
定形方式,如门幅(全幅、针内、浆切边)、克质量(平方米克质量、米克质量、码克质量)、缩水率(水洗次数、直向、横向);
实现染色一次成功的关键是对染整过程的控制,而染整的关键在工艺,必须把握住全局目标制定合理且有效的工艺。
染料与助剂选用同样重要、染色前处理与染色同样重要、染色与染色后处理同样重要、染色与后整理同样重要、染整工艺设计与执行工艺上车同样重要。
针对质量目标的染整工艺设计、处方准确的前提下,生产时还要做好计量、浴比、温度、时间、pH值5个方面的准确。尤其对于化验室仿色技术人员,必须牢记小样到大生产样是扩大到数万倍到十几万倍,必须对计量斤斤计较,计量精密度越高越好。
1.染料和助剂的规范和控制按要求严格规范染料、助剂的应用,考查在化验室打样时是否按规定执行。一般规范有以下几点:
c.染料组合(注意配伍)分为浅三原色组合、中三原色组合和深、特深三原色组合,以及大红、艳红、黑、宝蓝、藏青、湖蓝、翠蓝等染料组合,再另选一组染色牢度特别好的染料来染拼色组合服装,尤其是拼白。
其次,须进行染色前复样(又称现场复样),取大生产用布及现在车间正在使用的批号染化料进行复样。复样决不可以不做,而且认真做好,否则不能投产。
各工序制定明确的责任目标、质量标准质量分解到各工序中去,生产流程如下:
检验仅仅是质量把关的手段,为确保最终产品达到公司制定的质量标准,为此制定染整各工序质量要求,作为针织布染整生产现场各工序质量把关的管理依据。
实行各工序层层把关制,各工序要把下道工序看作是自己的“客户”,而自己又是上道工序的“客户”,可以拒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到自己的工序,各工序都把好关,一一达到质量要求,最终产品质量自然也很顺顺利利地符合质量要求了。
把每道工序看作生产链中的一节,每节都要良好运转,若其中哪一节出质量事故,应修复后再运转,否则继续盲目运转做无效劳动,浪费资源。
生产技术部门的主管要不断研究、密切关注生产现场,对影响色相变化因素必须进行有效控制,认识影响色相变化产生原因,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寻找问题源头。
完善的染整工艺设计必须具有现场强硬的执行力做保证,才能获得“染色一次成功”,各工序要严格控制以下几个方面:
定期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,产品质量是现场工人做出来的,提高操作工的技术水平,是“染色一次成功”的不可缺少的智力投资。
“染色一次成功”要从全面质量管理角度下大力度,以工艺原理为导向,用系统学方法去控制,才能达到最终目标。